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知识 >

按揭买房是什么意思(我对按揭买房的一些思考)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9 08:33:13    


以尽量少的首付购买房产的好处是什么?同时,它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

之前我在网络上看过一句话,说的是按揭贷款是普通人一生中能拿到的最便宜最划算的一笔贷款。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对于国人来讲,房子实在是刚需中的刚需。多少人奋斗几十年就是为了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这就催生了大量的需求,有大量的需求就会产生大量的市场。所以近20年中国的房地产事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同样的,房价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北上广深的增幅我就不说了,我就拿我所在的城市福州来举例。20年前,一平方大约1000多2000,现如今均价2到3万,核心地段能到4万以上。买一套房子基本都是要200万起步,这就造成了普通人购买房产的压力巨大。国家自然知道这一点,所以针对房子这一特殊的产品制定了特殊的购买政策。那就是“首付+按揭”,也就是当你要购买一套200万的房子时,如果首付比例是30%,那么你自己只要能出60万,剩下的140万可以通过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支付。并且按揭贷款的期限一般都是在20年以上,可以延缓普通人还款的压力。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首付购买房产的好处就是降低你购买的压力,使你可以通过较小的本金提前拥有更高价值的房产。越少的首付代表你的首次支出压力就越小,现如今这种“首付+按揭”的方式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老百姓购买房产的首选方式。


除了这点好处之外还有另外一点。上面讲的这些更多的是根据购买者以自住的需求来进行购买决策。其实除了自住以外,房地产也是近十几年国人提升资产的一项重要途径。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手上有120万的现金,而一套房子的首付是40万,这时候你可以有两种选择。

第一是将全部的现金用于购买房产,剩下的差价进行银行贷款。

而另外一种是你将120万的现金分别购买三套首付40万的房产(先不考虑二套房三套房的不同首付标准和贷款利率及房地产税)。

这两种选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名下拥有一套房,一个是名下拥有三套房。如果在未来这些房子的房价全部翻了一倍,拥有三套房产的人的净利润一定比一套房的人要多。这里只是举个例子,但近十几年其实有许多人都是通过这种选择来进行资产升值的。


说完了它的好处再说一说会带来的风险。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点,只要是跟别人借了钱来购买某一项产品,那么你其实就是用上了杠杆。无论是找银行借钱还是找个人借钱,你都是在用一笔本来不属于你的钱提前购买了一项产品,并期待这项产品日后能获得增值。我们知道杠杆首一定会带有风险性,拿房产来举例,如果你是买房自住,用了很低的首付将房子买下。这意味着你的贷款金额就比较高,那么同时也意味着你每个月的还款金额就比较高。如果你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现金流,导致最终还不上房贷,也就是断供,那么你的房产就会被银行收回进行拍卖。如果你是一个炒房客,通过低首付购买了大量的房产,赶上了某一段行情不好的时期,房子不好进行流通,这时你出现断供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为你无法立即将房子价值进行变现。


美国08年那场著名的金融危机,其核心原因就是银行将大量的资金放贷给了没有还款能力的人进行购房。当这批人集体还不上贷款就会造成资金链断裂,房价泡沫被刺破,最后引发了金融危机。所以如果你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现金流,明确知道自己按揭后能否按时还款,那么,用首付加按揭的方式购买房产对你就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


能不能既追求低首付购买房产带来的好处?又有什么办法能够平衡这些风险?

在我目前的认知里,我认为近两年已经不是房地产增值的黄金时期。国家提出的房住不炒也非常有力的打击了那些炒房客。所以这时候如果还想再买房,其实更多的还是要考虑自住的需求,不能太期盼房地产的暴涨暴跌。不过开头的那句话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也就是“按揭贷款是普通人一生中能拿到的最便宜最划算的一笔贷款”。这笔贷款我们还是要将它利用起来。当我们已经能够支付首付时,其实更重要的还是要在两个方向上做出思考判断。


第一,计算出按揭后每月要还款的金额,然后思考自己在未来最少十年内能否保证每月的现金流不断裂,都能按时还款,如果自己目前收入的不确定性还很大,即使目前能出得起首付,还是要多做斟酌。

第二,虽然目前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大幅的暴涨,但是一些具体的城市或者楼盘还是可以划入投资的选择范围。也就是说目前我们更要考虑的是去分析某一个具体的楼盘有没有增长的潜力。比如它周边的配套设施,学校医疗资源,以及所在城市的人口净流入情况。如果你判断一处楼盘在未来几年还是会有增幅,并且这种增幅的确定性还比较大,那么在手上有足够的现金时还是可以考虑分开多付首付进行多套购买,以期盼日后的资产增值。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能够通过银行进行大额贷款从而做到只需出首付就能购买房产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对于普通人来讲这绝对能够缓解购房压力。但同时我们也要对购房进行思考,是自住还是为了投资?如果自住那就不要将贷款比例放的太高,如果是投资那么还是要对具体房产作出具体判断,以此达到风险的尽量平衡。凡事有回报就有风险,两者相辅相成,没有谁能做到绝对意义上的风险回避,我们能做的还是要了解购买的资产本身以及购买它的政策法规,再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一个尽可能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