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通信札记》出版——还原文艺大家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1:53:00    

书信,是人类文明生活中出现极早、流传极广的文体。写信的人或是洋洋洒洒千百言,或是匆匆忙忙三两句,是真情的流露,也是信息的传播。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书信都得以留存。而收藏名人信札,古今有之,中外均热。名人信札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具有多种功能,有的具有很高的文化鉴赏价值,本身就是艺术品。作家荒芜收藏的信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信,是荒芜先生生前收藏了大半辈子的珍视之物,也是他和朋友们友情的见证,弥足珍贵。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由史鹏钊、张思懿编著的《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通信札记》,以丁聪、萧乾、李世南、姚雪垠、茅盾、范用六位文艺大家与作家荒芜的书信往来为线索,讲述了七位先生之间相知相惜的深厚友情,体现了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同时,从他们的交往中窥见改革开放前后国内知识界的思想状况和文学走向繁荣的事实。

本书的主人公荒芜是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原名李乃仁,曾用笔名黄吾、叶芒、李水、淮南、林抒、方吾等。1916年正月初九出生于安徽省凤台县(今属淮南市,因凤台县曾属寿州,荒芜因此常说自己是寿州人),这里位于淮河中游和淮北平原南缘,八公山之下。八公山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主要活动地,博大精深的《淮南子》也诞生于此。荒芜幼读私塾时就显露了聪颖的天资,一部《左传》能背诵多篇,四书五经谙熟于心。在私塾8年学习中,最喜读《诗经》和唐诗。

荒芜著作主要有诗集《纸壁斋集》《纸壁斋续集》,诗话集《纸壁斋说诗》《麻花堂集》《麻花堂外集》。荒芜译作主要有小说《新生》《一个英雄的童年时代》,剧本《悲悼》《栗子树下》,文艺理论《高尔基论美国》《苏联文艺论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译著《惠特曼诗选》《美国黑人诗选》《朗费罗诗选》《马尔兹短篇小说集》《马尔兹独幕剧选集》(合译)等。

作家荒芜和友人之间的信件多写于20世纪70至90年代,这些信件既记录了老一辈知识分子日常往来的情况,也记述了一个时代的鲜活场景;既反映了几位文艺工作者对创作的追求,又展现了当时中国文艺界的发展态势。每一封书信,或是对民族的热爱,或是对文学的思考,或是对日常的顿悟。作者以信件为基础,结合大量文学史料,如回忆日记、传记年谱、怀念文章、纪事评论、全集合集等,用以小见大的视角,还原几位文艺大家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再现70至90年代纷繁的社会图景和文化环境,增补了文学史中不被书写和记录的生活细节,以浓郁的情感触摸时代和灵魂。

作为一代文学翻译家,荒芜的“朋友圈”中均为同道人士,代表了该领域的面貌,更是体现了七位先生的为人处世之道。无论是那个时代对社会的评价、创作理念的探讨,还是内心状态的坦露,迈入老年提到的生老病死,彼此的关心言语熨帖,真情所至,声气相通,肝胆相照,无不令人动容。

本书的编著者有两位:史鹏钊,男,1980年12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光阴史记》《出村庄记》《大国小村》《文学的荣光》等。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丝路散文奖获得者;张思懿,女,2005年4月生,陕西西安人。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国家文科基地班。曾获2023“读者杯”青少年文学大赛三等奖、“巍巍百卅追怀行远”爱国主义诗词大会二等奖等奖项。(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赵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