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次重复换来0.1%的进步,一个特教老师的四年坚守
我国现有孤独症患者约1300万人,发病率居精神类残疾之首,一旦患病,有的往往会伴随他们一生。康复,往往长时间的治疗和训练。而为他们提供康复治疗,需要的特殊教育老师,这些年也越来越紧缺。
26岁的李赫,大学原本学的不是师范专业,通过特殊教育资格证考试,成为帮助孤独症孩子康复治疗的特教老师。
一遍又一遍不断鼓励孩子,再配合上夸张的表情和手势,全程高能量输出。记者见到李赫时,她正在上课,一张小桌,两个小凳,一个小书架上面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教具,不到两平方米的空间是李赫和孩子的一方天地。

特教老师 李赫:他们本身对人的关注就不是很多,对一些社交的、关注的回应也不是很多,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给一个很夸张的表情和很夸张的语气,让他觉得,原来这个人,还挺好玩的,会跟我这样说话。这样慢慢就建立起来,这个小朋友对人的关注。

李赫所在的教学组是小龄个训组,主要对2到5岁之间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引导他们在行为和语言上有所提升,更好地说话和表达。
一堂课结束,李赫赶紧调整情绪,整理教具。

特教老师 李赫:我一般一天是六节课,一节课一个小时,课间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准备一下东西,抽空喝口水,去上个厕所,快去快回,还要去迎接小朋友。

孤独症孩子家长 熊慧:我们家孩子特别特别喜欢她,一见到老师就会跟妈妈说拜拜。

李赫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她的爷爷是中医,母亲是村里一名乡村医生,从小耳濡目染,李赫也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特教老师 李赫:就有一种向往,觉得他们给人开完药之后,这个病人吃完药,他的病就好了,好神奇。长大之后,当自己可以选择专业的时候,也想要去帮助更多的人。

大学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李赫,原本打算毕业后到医院康复科当一名治疗师,但2021年,她现在所在的康复中心招聘特教老师,招聘人员讲述的孤独症孩子家庭对康复的迫切需要,打动了李赫。不是师范专业的她特意考取了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而对于女儿的选择,当了多年医生的李赫母亲也非常支持。

李赫母亲 孙翠娟:我记得我看过一个电影,就是关于孤独症。里面的演员确实是孤独症孩子拍的,他们的妈妈看到孩子打篮球,团队协作精神都做得非常好,妈妈都感动哭了,我觉得我都受感动了。我觉得我的女儿从事这个工作,我真的非常支持。
直面“怎样努力都无能为力”的自我怀疑
在家人的鼓励支持下,大学毕业后李赫开始了自己的特教生涯,但一腔热情进入特教领域后,令李赫没想到的是,除了要付出身体的辛劳外,还会面临许多困难。
在许多困难前,最难的,则是她需要直面,“无论怎样努力都无能为力”的“无力感”,一度让李赫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自我怀疑。
特教老师 李赫:当和孤独症的小朋友接触过了之后,才慢慢发现有很多小朋友其实哭起来也是非常可怕的。有一个跟着我康复的小孩,他一哭,哭得整层楼都能听见,然后我有的时候可能还需要帮助他们换尿不湿等等,还需要给他们喂饭,这也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的。

小孩子们止不住的哭闹、上课时频发的各种意外状况,让刚工作时的李赫手足无措。尽管早知道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有的孩子经过长时间反复的康复训练,依然看不到任何变化,还是让李赫有些无力感。

特教老师 李赫:那个跟我打招呼的小朋友,他很小的时候就来了。我给他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干预之后,他在语言上的进步也不是很大。每天都在重复地教,但他表现出来就是还是没有语言。

李赫不愿放弃,除了完成医院要求的给每个孩子建立单独档案、记录孩子每天的变化、定期评估外,没有课的时候,她常常拉着同事模拟课程,还主动去看其他老师上课,请教问题。

李赫同事 李昕锐:她在小朋友的面前一直表现得非常坚强,去处理一些情绪的问题,但是可能孩子放学了之后,她也会找我们偷偷地哭,偷偷掉眼泪。然后去说一些,怎么办呀?这个小朋友要怎么办呀?非常积极地去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去试一试。

李赫同事 王凤:找更多的人去帮她的小朋友出谋划策,休息时间的时候,她也会经常去找督导,然后去讨论这个小朋友的情况。看看这个课题还需要怎么去调整,经常被她拉住,然后就聊半天,聊她的个案。
在李赫的努力下,经历了近三个月的重复训练,惊喜出现了。

特教老师 李赫:直到有一天,我给他玩一个玩具的时候,那个玩具是一个发声的玩具,里面有一个8的数字,在按到那个8的时候,我一直在给他重复说是8,数字8,他突然跟我说了一下8,那是他发的第一个音。直到那一刻我才发现,前面做的都是有用的,他说出来了。

孩子发出的这个音,在别人看起来可能是非常不起眼的点滴变化,在李赫眼中却是孩子“关键的转折瞬间”。也正是这一个个瞬间,让李赫不再自我怀疑。

青岛星空智程康复医院院长 孙海英:做特教老师确实特别辛苦,不仅需要有爱心、耐心,还要有一颗强大的承受的心理。首先自己需要去理解接纳包容这些孩子,还要有非常好的灵性,在专业成长上,要真正能抓住这个专业的特质,然后才能有好的康复效果。

李赫妈妈 孙翠娟:李赫就是无论干什么事她都要干到底,还要干出一番成绩来,不能说半途而废。
李赫:努力让每个孤独症患儿家庭都有笑声
如今,李赫从事这份工作已经快4年了,很多特教老师由于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较大,会在工作一两年后离开这个行业。
而无论怎样曾经自我怀疑,李赫说,她没有过离开这个行业的想法,没有想过放弃。她说,努力让每个孤独症患儿家庭都有笑声,未来她还有很多事要做。
白天排得满满的课程,晚上还经常“被动加班”,但每当孩子的问题得到解决,李赫总会觉得,付出这些时间精力是值得的。随着对孩子的课程教学逐渐得心应手,她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的小目标:备考特殊教育中学教师资格证,希望以后可以带年纪大一些的孩子。

特教老师 李赫:因为我现在也很年轻,也没有孩子。所以有很多时候、家长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感觉我不能完全共情,我觉得我还需要就是不断提高一下自己的阅历,多见识一些不同的人,见识一些不同的事。

李赫说,为了解决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难题,这些年国家各个部门都在努力,特别是去年7月,中国残联、教育部等多部门共同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明确指出,加强孤独症儿童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落实将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要求;将义务教育阶段孤独症学生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以上。
国家的重视,一定程度减轻了不少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让更多像李赫一样的年轻教师愿意投身到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事业中来。

青岛星空智程康复医院院长 孙海英:像中心目前一共是151名老师,平均年龄在29岁,基本上都是,像95后,现在基本上占到了60%。

特教老师 李赫:有的家庭从外地过来,也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医保报销,也能有更好的条件进行长时间干预,这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非常受鼓舞的。我们医院的愿景,就是让每一个家庭都有笑声,这也是我最大的愿望。
自己多用一点心 孩子前行多有一点力
为了努力让每个孤独症患儿家庭都有笑声,面对孤独症孩子时,李赫一个动作可能要教上千遍,一句话可能要重复上万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的就是帮助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康复,健康长大。
现在的李赫,已经告别了“怎样努力都无能为力”的无力感,她说,自己多用一点点心,孩子的前行就可能多有一点点力。点滴之间,毫厘之处的变化,都让她惊喜,哪怕这一点进步和变化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一束微光,可能照亮孩子前行的路,一把小伞,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未来,用爱,真诚面对每一个孤独症儿童的成长,就能让他们一样绽放精彩。
(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 04-03 杏坛结对承师道,薪火相传践初心
- 04-03 千万次重复换来0.1%的进步,一个特教老师的四年坚守
- 04-02 “寻找52赫兹”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公益活动温暖启航
- 04-02 陕煤蒲白建庄矿业:雨落清明,外婆的爱从未消失
- 03-31 水井坊:在各大商超电商铺货
- 03-31 襄阳市启动第十八次“世界孤独症日”宣教活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03-25 周一滇西南西北多雨,注意防范地质灾害
- 03-26 大成元鸿锦利债券提前结束募集
- 03-25 十四届县委第六轮巡察县属国有企业集中反馈会召开
- 03-26 工业硅:价格波动,供需失衡 1.63%涨
- 03-25 界首通用机场通过验收
- 03-26 京东服饰美妆春季上新发起“绿色时尚计划”,联合品牌推动旧衣循环处理
- 03-25 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快评)
- 03-26 A股三大指数午后集体翻红
- 03-25 贵阳东部最快出城通道 贵黄高速延伸段通车!
- 03-26 春色有约 浪漫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