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卷食一口春天
文|艾云

春日的阳光斜斜切进厨房,母亲掀开笼屉的刹那,水汽裹挟麦香扑面而来。
那些半透明的薄饼在竹篾上轻轻颤动,像晾在风里的素绢,透着朦胧的光。
案头早已摆开一排瓷碟:焯至翡翠色的荠菜、油亮金黄的蛋丝、胭脂红的火腿、玉白脆生的豆芽,还有那碟琥珀色的甜面酱,沉淀着满满光阴的黄豆。
母亲拈起一张饼,铺平,酱刷子游走如笔锋。
记忆忽然鲜活起来——老宅土灶前,外婆总把面团摔得啪啪响,擀面杖滚过案板的声音混着收音机里的梆子戏。
她擀的饼能透见青砖墙上的年画,却任你怎么卷都不破。
那时我尚不知,这手艺里藏着鲁西南面食世家的基因:太爷爷在济南开过炊饼铺子,大舅爷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供销社掌过千人面案。
江南的春卷讲究酥脆矜贵,用薄如蝉翼的春卷皮裹三丝,下油锅炸成金缕衣。
北方的春饼却憨实得多,卷的是整片春天。
梁实秋先生笔下“苏盘”里盛着的,该是北平的春天:青韭黄芽赤粉丝,酱肘子熏鸡配炒合菜。
而我家传的春饼,总少不了一筷头淋了香油的柳芽——那是父亲清明扫墓时,在老家河堤捋的嫩尖儿。
面团在掌心醒成白胖娃娃时,春意正从案板流向餐桌。
母亲调馅时最忌花哨:“荠菜得留着露水气,韭黄不能抢了豆芽的脆生。”
果然春饼是味觉的留白艺术,七分食材三分手艺。
焯菜要眼疾手快,在翠色将泄未泄时捞起过凉;
摊蛋皮得用竹筷轻挑,方能抽出金丝缕缕。
最妙是炒合菜,粉条吸饱了酱香却不失筋骨,在铁锅里跳着噼啪的舞。
卷饼的仪式感,在全家围坐时达到顶点。
父亲总要炫耀他独创的“三叠法”:先铺层火腿锁住酱汁,再码时蔬保其清鲜,最后盖炒合菜定乾坤。
小侄女学着他的模样,却总把春饼裹成胖鼓鼓的枕头,菜汁顺着指缝往下淌。
八十岁的祖母眯眼笑着,说起那年她拿榆钱拌麸皮卷饼充饥,“哪像现在,春饼里能卷进整片桃李春风”。
这方寸之间的包容,恰似文明长河中的吉光片羽。
据传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唐宋以后,有食春饼与生菜之俗。
饼与生菜以盘装之,即称为春盘。
《关中记》中道: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
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苏东坡的“青蒿黄韭试春盘”都反映了唐宋时期这一生活习俗。
小小一卷饼,竟裹着千年的物候密码。
而今超市冰柜里躺着速冻春饼,网红店推出小龙虾、鹅肝馅的新派春卷。
但每每春日迟迟春景熙熙,我仍固执地守着家传的老规矩:去菜场挑带泥的荠菜,在河堤柳烟里寻那抹鹅黄。
暮色染窗时,厨房又飘起面香。
母亲改用铁锅烙饼,说煤气灶总比不得柴火锅的锅气。
我突然想起《东京梦华录》里饼店的记载,那些北宋的饼师傅,是否也这般讲究火候分寸?
手机在围裙口袋震动,家族群里表妹也来应景,晒出她在巴黎做的春饼:马卡龙粉的甜菜根饼皮,裹着烟熏三文鱼和芦笋。
百年老酱园的传人大伯留言:“丫头,改天给你寄家里的甜酱。”
蒸汽氤氲中,春饼渐次摞成雪山。
楼下的樱花突然开了,风过时扑簌簌落进谁家阳台。
忽然懂得这寻常食物为何能穿越千年——它既是春神的请柬,亦是游子的家书,更是流动的史诗。
当牙齿陷入柔韧的饼皮,咬破层层叠叠的春意时,我们咀嚼的何止是时鲜,分明是天地人间的缠绵絮语。
夜深了,冰箱里还躺着没卷完的春饼。
台灯下重读《薄饼》,忽见书页空白处有父亲旧日批注:“九三年春,携此卷赴英伦,以解小女思乡之苦。”
泪光中,那卷跨越重洋的春饼,正与今夜厨房的余温,在时差里轻轻相拥。
相关文章
- 04-12 来元氏,在通往春天的公路上,遇见最美的风景~
- 04-10 探险家、小画家……春日顶流被这群杭州小朋友玩出了花样
- 04-09 读创诵读(人间百味)|春风里和母亲挖荠菜(作者:李玉)
- 04-09 写作|卷食一口春天
- 04-08 广西三江:春日采茶忙
- 04-06 春季养肝健脾,记得吃这两种菜
- 04-05 清明假期热门景点客流如潮 山水画卷里共绘春日文旅新景
- 04-05 乘公交慢游南汇,纪念车票留住“别样春日”
- 04-04 年轻人会想象“平行世界”,安放对于亲人的思念|书摘
- 04-03 陇拍客|踏青赏花,坐上春天的火车出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03-25 周一滇西南西北多雨,注意防范地质灾害
- 03-26 大成元鸿锦利债券提前结束募集
- 03-25 十四届县委第六轮巡察县属国有企业集中反馈会召开
- 03-26 工业硅:价格波动,供需失衡 1.63%涨
- 03-25 界首通用机场通过验收
- 03-26 京东服饰美妆春季上新发起“绿色时尚计划”,联合品牌推动旧衣循环处理
- 03-25 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快评)
- 03-26 A股三大指数午后集体翻红
- 03-25 贵阳东部最快出城通道 贵黄高速延伸段通车!
- 03-26 春色有约 浪漫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