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政策“金钥匙”+产业“强磁场”丨安顺经开区航空产业朋友圈不断扩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2:55:00    

“落户安顺经开区,我们除了被当地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的基础所吸引,更是对这里的营商环境充满信心。”4月16日,谈及为何选择落户安顺经开区,西安卓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包利民语气坚定。

自2023年5月贵州省政府批复同意《贵州航空产业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并印发《支持安顺市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以来,作为贵州航空产业城的核心区之一,安顺经开区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全力推进航空产业城建设,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航空产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安顺经开区之所以能在航空产业招商中脱颖而出,强大的产业基础是关键因素之一。历经60年的发展,安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航空整机、航空发动机相关零部件研制、生产、试验试飞及使用保障体系,产业集聚度较高。安顺经开区内的贵飞、风雷等一批企业,在航空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吸引着众多上下游企业。

政策扶持是安顺经开区航空产业城招商引资的又一大利器。此前,安顺市出台了《贵州航空产业城招商引资优惠办法(试行)》,明确设立25亿元航空产业发展基金和5000万元航空产业奖励资金。与此同时,安顺经开区也精心研究制定了《安顺经开区支持航空产业加快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试行)》,从厂房租购、资质申报、成果转化、上规入统、融资贷款、技术创新、企业上市、做优品牌、引才引智、助企纾困等10个方面,对企业落户投产进行全方位扶持和奖励。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让企业看到了安顺发展航空产业的决心和诚意,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

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开路,安顺经开区锚定航空产业,凭借精准的招商策略、优质的营商环境,招商成果斐然,一批优质项目成功落户。截至目前,该区已引进18个航天航空及配套产业项目,总投资17.62亿元,推动“航空制造+服务+通航产业”全链条发展,有效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稳定性。其中,贵州速威宇航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家从上海整体搬迁至安顺经开区的企业,主要从事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的研发、生产及制造,一期计划投资3亿元。该公司董事长吴春春坦言:“我们选择在安顺经开区投资建厂,一方面是因为该地正在大力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相关政策扶持有力,航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另一方面是因为安顺发展航空产业基础良好,产业集聚度较高。”

在位于安顺经开区的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截至目前,该产业园一期已建成厂房10余万平方米,上海速威、上海先越、四川铭航兰德等9家航空配套制造企业已正式入驻投产。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4.8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279亩,如今,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已签订上海先越热表处理、风雷高低压氧舱、速威高温合金二期等9个项目入驻协议。

贵州熠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何银说告诉记者,该公司从成都搬迁至安顺经开区后,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配套设施、还是人才支撑,都会帮助推荐引进,这对企业来说是一次不错的机遇。

安顺经开区还积极创新招商模式,围绕贵飞、风雷等链主企业上下游配套开展产业链招商,制定链主企业配套清单和拟引进目标企业清单,同时建立招商项目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政企沟通和信息共享平台,围绕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

2024年,安顺经开区紧紧围绕链主企业的配套需求,精准发力,引进卓锐飞机结构件机械加工项目、汇辰原航空零部件加工项目、翼晟航空机械加工等18个航空及其配套项目落地。

此外,安顺经开区还与中关村e谷签约“安顺航空装备制造产业招商运营服务”项目,将打造以航空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化航空产业园区,助力安顺打造千亿级航空产业基地。

如今,安顺经开区航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个个项目加速推进,一家家企业落地生根。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贵州航空产业城功能区规划,聚焦航空产业,落实好‘筑巢引凤’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继续深化招商引资工作。”安顺经开区投促局副局长杨小江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曦

编辑 胡彪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