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65岁,张家港退伍老兵连续三年为先烈“站岗”
来自张家港市金港街道和后塍街道的退伍老兵为先烈“站岗”。苏报融媒记者 周倩 周小曼 实习生 汪沛瑶 尹博阳/摄制
清明节(4月4日)清晨7点,张家港市烈士陵园,一位老人身穿绿军装,右肩扛着一把大竹扫帚,左手拎着一个簸箕,向陵园深处的烈士纪念碑走去。
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老人穿梭其间,走走停停。他一会拿出抹布轻轻擦拭群雕,一会捡拾落叶、清理杂草,打扫干净后,又开始打扫陵园台阶……这位老人就是81岁的退伍老兵黄栋成。
“黄大哥,你来得真早,你歇会,台阶我包了!”循声而去,一个稍显年轻的退伍老兵迈着沉稳的脚步声赶来,手里同样举着大竹扫帚。
“老了,体力真赶不上年轻时候了。”黄栋成撑着腰,向走来的退伍老兵夏纪平乐呵呵回应。
不一会,陵园里陆陆续续出现了好几个着绿军装的身影,他们如老友般寒暄,随即默契地分工合作,或擦拭栏杆,或整理花环,力求给烈士一个干净的“家”。
他们,都是来自张家港市金港街道和后塍街道的退伍老兵,年龄最大的81周岁,年龄最小的62周岁。自2023年起,他们不约而同聚在一起,在清明前后为长眠于此的470位英烈“站岗”。

退伍老兵们洒扫陵园 苏报融媒记者 陈梦娇/摄
转换阵地,给烈士一个干净的“家”
每年清明节前后,是黄栋成最忙的时候。烈士亲属、各个单位代表,都会陆续来到这座香山脚下的烈士陵园进行祭扫。
陵园的干净整洁就成了他的心头事。
“要做的事可不少。”正如黄栋成所说,杂草长出来了,他扛起铁锹清理;树枝长乱了,他抓起剪刀修剪;石碑落灰了,他拿起抹布细细擦拭,每天“站岗”结束后,他还要在园里绕一圈“查漏补缺”。
“部队里养成的习惯,见不得一点脏乱。要让每一位前来祭扫的人知道,咱们的英雄有我们一直在陪伴守护。”这几日,黄栋成每日“出操”,小到台阶缝隙的尘屑,大到纪念碑基座的青苔,都被他列入“战斗清单”。

黄栋成老人在张家港革命烈士纪念馆拖地 苏报融媒记者 陈梦娇/摄
岁月在老人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不屈的光芒。1944年,黄栋成出生于张家港后塍街道,20岁时,他应征入伍,服役于铁道兵一师。
作为一名铁道兵,他在深山峡谷中战天斗地,参与修建成昆铁路、襄渝铁路两条“钢铁动脉”。金沙江畔,他和战友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冲锋在前。
“当时,我们进山建隧道,一天下来,满身是灰,差点互相都认不出来。”回忆往昔,老人不禁双眼湿润,“我有120多名战友在那时候牺牲了,我身上背着装满行李的背包,随时等待召唤,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
这段当兵生涯,让黄栋成磨练了铁一般的意志。1979年,服役15年的黄栋成转业回到张家港。2024年,老当益壮的他自发加入为烈士“站岗”的老兵志愿服务队伍中。
从金沙江畔到香山脚下,转换了阵地,不变的是初心。
如今,走进张家港市烈士陵园,环境整洁,鸟语花香,绿树成荫,鲜少看到一丝垃圾。在其间穿梭的退伍老兵身影,则与苍松翠柏融为一体,仿佛一座移动的丰碑。
平均年龄65岁,16人组成一支“新兵营”
烈士纪念碑前,71岁的董炳泉正仔细整理花环。褪色的红领章摩挲出细碎声响,这件珍藏了半个世纪的军装,袖口磨出了毛边,扣子裂了纹路,却始终笔挺如初。
“穿着它站岗,就像当年在哨位上执勤。”老人说着,将歪斜的花圈绶带轻轻扶正。
“第一年2个人,第二年8个人,今年加入我们这支老兵队伍的已经有16个人了,平均年龄65岁。大家都像回到了兵营里,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队伍中。”董炳泉说,他们分上午下午两批次“站岗”,一天工作约7小时,陵园共168级台阶,每天至少上下十几趟。

董炳泉引导中 苏报融媒记者 陈梦娇/摄
队伍中唯一的“女兵”朱丽娟格外显眼。62岁的她总是细心带着血压计、血糖仪来“上岗”。“我曾是一名医疗兵,也是今年加入这个队伍的‘新兵’。有些烈属年纪大,情绪激动容易血压升高,我能发挥特长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朱丽娟说,今年看到志愿队伍招募后,她第一时间报了名。

朱丽娟整理花束中 苏报融媒记者 陈梦娇/摄
“张家港市烈士陵园又名香山陵,有纪念1940年创建‘沙洲抗日游击根据地’和 1941年‘中共沙洲县委、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两组群雕,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双山渡江烈士之墓等,共有470名烈士长眠于此……”
在烈士陵园里,65岁的退伍老兵夏纪平拾级而上,一边和记者介绍,一边不时弯腰捡拾起地上的枯叶。“他们中有为江南农民运动献出宝贵生命的孙逊群烈士,有面对敌人屠刀英勇就义的茅学勤烈士,还有在双山渡江登陆作战中数十名英勇献身的烈士……”讲到这里,他难掩伤感。
夏纪平是最初便来为英烈“站岗”的退伍老兵之一,对陵园里英烈的生平,他如数家珍。“革命先烈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用青春与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得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红旗为什么这样红。”夏纪平动情而坚定地说。
赓续红色血脉 银发老兵播撒精神火种
清明时节的烈士陵园,日均接待量超3000人次。这群退伍老兵们除了维持秩序、引导路线,更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播者。
“知道孙逊群烈士发动江南农民运动时多大吗?30岁,和你们老师差不多年纪哦。”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碰到学生团体来参观时,夏纪平就会主动当起讲解员,一旁的黄栋成还会给孩子们示范标准军礼。
“英雄不是课本里的铅字,而是有温度的青春。”张家港市第三中学学生卢诗涵在聆听完老兵宣讲后,发出感悟。
从身着戎装到守护英烈,退役老兵们以军人的担当用心守护着长眠在张家港市烈士陵园的英灵。而不“站岗”的时候,老兵们也没闲着,他们会身着军装,走进校园,与学生们共同缅怀那段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退伍老兵为先烈“站岗” 苏报融媒记者 陈梦娇/摄
“身上的军装虽然脱了,但心里的军装要穿一辈子。我们不仅仅是‘站岗’,更承载着一代代人对英雄的缅怀和敬仰,更要将这颗红色的种子传递下去。”夏纪平说。
(苏报融媒记者 杨溢 陈梦娇 苏报融媒见习记者 张东慧/文)
编辑:钱芳
相关文章
- 04-05 有一种放假叫“走啊,上中央大街溜达啊”!
- 04-04 侨商共建自贸港 55亿签约项目落地海南文昌
- 04-04 红色故事,小配角也是大英雄
- 04-04 平均年龄65岁,张家港退伍老兵连续三年为先烈“站岗”
- 04-04 竟把革命烈士当成军统特务?检察公益诉讼捍卫英烈荣光
- 04-04 各地清明祭扫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发扬英烈精神
- 04-04 玻利维亚一金矿发生暴力冲突 至少6人死亡
- 04-03 谁该为盗刷“买单”?数百名消费者在闲鱼、支付宝、B站遭遇跨平台支付骗局
- 04-03 摆摊卖大锅卤菜,月入10万元?
- 04-02 缅怀革命先烈,海联学院携手中小学同上一堂“纪念碑下的思政课”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03-25 周一滇西南西北多雨,注意防范地质灾害
- 03-26 大成元鸿锦利债券提前结束募集
- 03-25 十四届县委第六轮巡察县属国有企业集中反馈会召开
- 03-26 工业硅:价格波动,供需失衡 1.63%涨
- 03-25 界首通用机场通过验收
- 03-26 京东服饰美妆春季上新发起“绿色时尚计划”,联合品牌推动旧衣循环处理
- 03-25 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快评)
- 03-26 A股三大指数午后集体翻红
- 03-25 贵阳东部最快出城通道 贵黄高速延伸段通车!
- 03-26 春色有约 浪漫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