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对课堂上的“化学麻将”,效果评价不要想当然

□蒋璟璟
近日,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二中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围坐一起打“化学麻将”的视频,在网络迅速走红。视频中,学生们手持写有高锰酸钾、氯离子、加热条件等内容的牌,围坐在“麻将桌”前。对此,有网友评论道:“快把化学麻将推广到全国吧”“这种教育方式太有趣了”“有了这样的创新教育,谁还会不爱学习呢”。(澎湃新闻)
游戏式学习,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较多运用,讲究的就是个轻松活泼、寓教于乐。其之所以有存在必要,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低龄儿童没有抽象逻辑和复杂思考能力,故而必须诉诸情境化的具象演示。当然,这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开蒙”、培养兴趣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其实有很多“教具式玩具”,比如说数字积木、卡片拼图等等。当然了,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此类“教具式玩具”“游戏式学习”就渐渐退出课堂了,大体说来,这其实是符合儿童思维发育规律的。
幼儿园用玩具学习不足为奇,中学生用玩具学习,便成了新闻。最近,深圳一中学的“化学麻将”迅速出圈、火爆网络。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化学麻将”本身设计精妙,不如说是“身份与行为错置”所带来的新奇感,抑或是“课堂与麻将桌”混搭所带来的戏剧性……很显然,玩游戏(打麻将)来学习,并不符合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身份。这种“违和”,置于“反思应试教育”“鼓励教育创新”的语境下,不出意料地被各种正向解读。
当下的网络舆论场内,人们对于正统教学方法的“保留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了对各种创意教学的“不吝激赏”。这种赏识,几乎是下意识的,甚至可说是想当然的。事实上,“化学麻将”就促进化学学科的教与学,到底作用如何,并没有太多长期的、可靠的实证证据。当下,对于其效果的表述,主要来自于两块:其一是参与者主观的直觉判断,其二则是围观者的赋义与想象——须知,有趣、好玩,并不足以成为一种“新教具”成立的理由。
正统的学校教学模式,枯燥、强压、程式化,一板一眼,故而被很多人所看不上。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新改变、新花样,都天然要比这要来得好呢?想必很多人还记得,前些年也有高校因为楼梯台阶上贴满数学公式,而被网络冠以“硬核公式台阶”之名而大加鼓吹,其后流量热潮退去,便再无下文。“化学麻将”作为学业调剂便好,若要赋予其更大的使命和期待,或许就大可不必了。
相关文章
- 04-19 女子强行伸腿阻止高铁关门,官方通报
- 04-18 封面评论 | 对课堂上的“化学麻将”,效果评价不要想当然
- 04-18 事关高考选科!吉林省重要发布
- 04-16 回国即“归家”!探访海归人才“来深第一站”
- 04-15 事关国家安全,这些事不能犯糊涂!
- 04-15 中方悬赏通缉3名美国特工!
- 04-14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 规范网络交易合规数据报送行为
- 04-13 当我发现孩子结交了很多“网友”……
- 04-12 深圳这个区对青年放大招,最高500万元支持创业
- 04-10 中国机器人海外“圈粉”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03-25 周一滇西南西北多雨,注意防范地质灾害
- 03-26 大成元鸿锦利债券提前结束募集
- 03-25 十四届县委第六轮巡察县属国有企业集中反馈会召开
- 03-26 工业硅:价格波动,供需失衡 1.63%涨
- 03-25 界首通用机场通过验收
- 03-26 京东服饰美妆春季上新发起“绿色时尚计划”,联合品牌推动旧衣循环处理
- 03-25 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快评)
- 03-26 A股三大指数午后集体翻红
- 03-25 贵阳东部最快出城通道 贵黄高速延伸段通车!
- 03-26 春色有约 浪漫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