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四会综合发展力居首,博罗有望成为广东首个千亿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0:49: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杨期鑫

4月14日,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发布三份重磅研究报告:《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广东镇域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以及《广东省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

上述报告分别指出,四会、博罗、惠东、台山、鹤山、普宁居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前六;虎门、狮山、小榄、长安、大朗、大沥居全省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前六;化州、普宁、廉江、惠东、博罗、高州居全省县域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前六。

报告还对广东县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多条对策建议: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消除县域壁垒,分类施策解决镇域发展瓶颈,提升县域和镇域内循环效率与社会治理能力;大力发展龙头项目和产业集群,立足特色化、差异化,打造县域特色产业体系和镇域产业支撑;强化人才与市场网络建设,促进县镇村要素流通与人口聚集,同时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互通化;强化技术赋能,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县域和镇域的应用,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博罗有望冲击广东首个千亿县

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战略目标。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和推动下,广东县域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23年全省57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6886.37亿元,比2022年增加891.18亿元,同比增长5.57%,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速。

从产业结构上看,广东省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活力持续激发,全省县域产业结构已稳定在“三二一”格局。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有不同程度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39.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764.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582.4亿元,占比分别为20.96%、34.14%、44.9%。

其中,广东县域经济工业基础不断筑牢,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2023年,广东县域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为8164个,同比增长4.8%;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14233.74亿元,同比增长14.9%;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56.91亿元,同比增长18.98%。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得到重视,粤东西北地区县域的GDP增长率正在逐渐赶上全省平均增长率,差距呈现出逐渐缩小的态势。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赵超、王升平以及副教授曾小龙等组成的课题组从县域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增长率和质量指数四个维度对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进行了评价,进而得出广东省57个县(市)综合发展力具体排名。

相关报告显示,广东县域各县(市)经济综合发展力前十五位为:四会、博罗、惠东、台山、鹤山、普宁、开平、惠来、高州、东源、廉江、海丰、新兴、信宜、化州。其中,粤东西北县(市)的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名上,普宁、惠来、高州居前三。

从经济数据来看,2024年博罗县GDP高达952.2亿元,领跑全省县域经济。按照当前发展趋势,博罗县有望在2025年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广东省首个千亿县。

虎门、狮山、小榄居广东镇域经济前三

强镇兴村是“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镇域承上启下,是统筹城乡经济的结合点,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广东省镇域发展态势如何?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王升平、赵超以及李昂副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通过构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两个主要发展指数,对广东镇域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评价出100个综合发展力水平较高的镇域(简称“百强镇”)。

镇域综合发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镇域层面的高质量发展。从全省来看,东莞市虎门镇、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中山市小榄镇、东莞市长安镇、东莞市大朗镇、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东莞市厚街镇、东莞市常平镇、东莞市塘厦镇、东莞市寮步镇为广东省镇域综合发展力位次前十。

《广东镇域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指出,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全省镇域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牢固。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和推动下,广东镇域总体上正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转型,特别是在珠三角的一些镇域,已经开始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

此外,在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镇域地区,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区,镇域农业的发展基础也在不断筑牢。各地围绕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工带农,文旅融合,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激发镇域经济活力,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升级。

广东县域新型城镇化呈西强东稳、北弱南进格局

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县(市)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如何?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处于什么水平?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周春山教授团队选择经济、人口、空间和文化四个维度指标对广东省县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得出广东省各县城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评价前20位为:化州、普宁、廉江、惠东、博罗、高州、吴川、开平、信宜、雷州、四会、英德、台山、陆丰、阳春、兴宁、五华、海丰、罗定、鹤山。

报告指出,广东省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十分显著,尤其是以粤西、粤东、珠三角与粤北地区的表现差距较大。粤西地区表现较好,化州市、普宁市等县城的综合发展潜力突出,形成了多个高潜力县城,具备较强的经济活跃度和较高的文化竞争力。而粤北地区则普遍存在低人口发展潜力和低经济活跃度的情况,尤其是连山、连南等县,发展潜力严重不足,已经陷入“低人口密度-弱经济动能-文化资源闲置-空间开发受限”的复合型陷阱。珠三角地区的县城如惠东和博罗县表现较为突出,但仍然存在着极大的区域差异。

报告认为,广东省的县城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出“经济为核、文化赋能、空间筑基、人口聚势”的发展特征。经济活跃度与城镇化水平的高度相关性表明,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特别是粤北地区,需要解决低经济动能和文化资源闲置的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此外,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人口流动的平衡,也在县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东省县城发展应注重通过多维度的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提升县城的整体承载能力,为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