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宜宾产业招引升维:场景+与基金招商2.0燃动新能源时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2:41:00    

(宜宾储能产业园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来源:宜宾外宣供图,下同)

4月9日上午,宜宾储能产业园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气氛热烈——握手、致辞、介绍项目、宣布开工,雷动的掌声和挖掘设备的轰鸣声,代表的是与会者对项目落地的欣喜和对前景的憧憬。

这是2025年宜宾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后的一幕,也是宜宾市与投资企业双向奔赴的一个缩影。

年初以来,宜宾市区联动,向“新”而行,从长江头到黄浦江畔,拜访对接、精准推介、发布场景机会清单、优化政策服务、跟踪项目落地……火力全开的招引动作和行程,在四川、在西部、在长三角地区再掀强劲的宜宾“投资风”。

实际上,宜宾立足“为产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业”定位,并依托独特的“基金招商”模式,已经在这片热土上初步构建起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优质白酒、动力电池产值已突破千亿,晶硅光伏、数字经济正朝着千亿目标迈进,全市GDP从全国150位左右提升至87位。

现下,宜宾“基金招商”正由项目导入的1.0时代向招引产业集群的2.0时代升维,资源禀赋叠加招引模式的不断革新,让长江首城在抢抓绿色新能源产业风口的竞赛中,迸发出愈加强劲的生命力。下一步,剑指新型储能。

为产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业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2025年新年伊始,宜宾产业发展和招引再冲刺,开会、部署、落地,甚至将足迹延伸至2000里之外的上海。

1月10日,宜宾召开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会,现场端出包括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新型储能、可再生能源替代、绿色低碳转型应用等7大类型共78个应用场景,总投资超195亿元。

3月25日,宜宾市2025长三角投资推介会在上海举行,以7场重点企业专题会谈、2场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揽金493.3亿元,现场签约130个项目。

(宜宾市2025长三角投资推介会)

刚刚过去的4月9日,宜宾又召开2025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签约8个储能产业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28.7亿元。会后,2025宜宾市新能源应用场景暨储能产业园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现场集中开工新能源应用场景、新型储能项目57个,总投资70.4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以发布应用场景推动招商方式转变,场景招商已成新的招商风向标。深谙招引创新的宜宾也不再只是简单的招商引资,从主场到长三角,宜宾以城市机会清单的形式将场景真实需求细化、具象化并摆到台前,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宜宾新能源、新经济等产业链建设,再以极致的政策、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服务推动产业生态的落地和完善,最终实现城市与企业的共赢。

在年初的发布会上,电子科技大学信软学院副教授张帆就对宜宾的场景招商给予高度评价:“这样的清单发布形式很好,具体、清晰、高效。我们这次来就已经初步对接了低空经济和智慧农业场景的两个项目,并已和合作方达成了初步的意向,还约好了下一次商谈具体合作细节。后续将进一步加大多领域的合作,并争取项目实现产业孵化。”

“立足‘为产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业’定位,着力推动将应用场景变为‘行业前景、发展美景’。”引用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的话,宜宾是一座适宜大规模场景应用的城市,为此宜宾鲜明提出“推动宜宾成为城市场景应用高地”的目标,以应用场景“小切口”做好城市发展“大文章”。

如是所言,今年的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以场景建设推动未来产业集聚成势”;为推动场景创新工作,宜宾市还专门制定了《宜宾市加快场景创新完善科技生态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力争到2027年,建设示范性场景不少于10个,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引进科技企业和科创团队不少于50个,实现从“0到1”的研发突破到“从1到100”的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丰富全市科技创新生态。

自上而下的推动、落地、完善,宜宾的产业应用场景已然结出硕果。

新能源应用场景方面,华电四川、大唐四川2个电化学储能电站率先在全省实现并网运行;建成全省最大规模的用户侧储能——天原集团工业储能项目;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47万千瓦;全省首个城市级“虚拟电厂”上线运行;率先在全国打造氢能智轨应用示范;“电动宜宾”蔚然成风,换电重卡加快推广,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不断提升。

数字经济领域,宜宾高效运行新经济科创产业基地等专业楼宇,150多家软件企业竞相入驻,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600亿元,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连续多年跻身全国数字百强市。通过“江源行动”引进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团队,共建新研机构5家,签约高质量科技孵化器8家,“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总金额超3亿元,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76家,聚集创新创业人才3万余人,多项指标居全省第一方阵。

基金招商从1.0时代到2.0时代升维

如果说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那么场景便是产业蓬勃生长的土壤,而基金招商则是滋养这片土壤的水源。

2021年底以来,宜宾聚焦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生态积极创新基金招商模式。借助IDG、中金、晨道等头部资本优势,合作组建18支、总规模超300亿元的招商引资基金群,建立“基金机构导流—产业专班研判—对应县(区)承接”的漏斗工作机制。

三年多时间过去,基金招商犹如一条活水,让居于三江交汇点的宜宾,获取了新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又兑现为一个个鲜活的项目、不断叠加的数据,和愈加完善的产业版图。

(宜宾)

时间拉回2022年,宜发展集团与中金资本合作组建基金,经中金资本推荐,成功链接并招引昆仑电解液项目落地宜宾市江安县。该项目作为宜宾在基金招商领域引入的首个动力电池项目,在宜落地年产24万吨电解液项目,意义非凡。

项目从前期洽谈到签约,整个过程不到一个月,堪称“宜宾速度”;2023年7月25日,一期工程正式投产,为宜宾锂电产业链补上了极为关键的一环。其生产的电解液能够就近为四川时代等本地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提供充足配套,进一步强化了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同样的故事在光伏产业上演。宜发展集团通过与IDG资本合作组建基金,成功为高景太阳能落地高新区牵线搭桥。2022年5月,高景太阳能与宜宾正式举行签约仪式,宣布将在宜宾高新区投资建设年产50GW单晶硅棒及30GW单晶硅片生产项目。而后,该企业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便在2023年跻身宜宾“双百亿”企业行列,产值高达108亿元,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此后,高景太阳能又在宜宾布局了年产13GW单晶硅棒项目。

高景太阳能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宜宾的光伏产业链拼上关键一环,还凭借其“高景速度”和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吸引了更多上下游企业关注宜宾,助力宜宾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

放眼宜宾,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三年多来,通过合作资本推荐并成功签约落地项目50个、投资高达1100亿元。这些项目在基金招商的助推下,于这方热土渐渐成群,也让宜宾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产业基金投资最活跃、布局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现下,宜宾基金招商再迭代,正从项目导入的1.0时代升维至产业集群的2.0时代,欲将基金投入延展至更长的产业链条,实现基金与城市同频共振。

1月10日,宜宾市召开产业投资基金群发布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布总规模超6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矩阵。这个矩阵包括存量基金和新设基金,各为300亿元。

其中,18支300亿元存量基金群中,宜宾特别引入了IDG等头部资本组建管理7支基金,规模221亿元,重点对外拓展产业朋友圈,宽口径导入优质项目,市场化开展投资研判,在做好国资保值增值同时,开展股权投资。同时,宜宾立足本地重点产业和企业,组建了11支基金,规模79亿元,重点筛选市内外优质项目,做好股权投资和投后管理,对落地项目做好产业服务。

300亿元新设基金则主要由宜发展集团和五粮液集团发起设立,围绕主责主业,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技术,引领各类长期资本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开展有效投资,带动形成产业投资资本集群。

会后,宜宾秉持既看中头部资本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又兼顾在细分领域深耕产业赛道的理念,广泛对接意向基金机构31家,收到推荐项目107个,一季度签约项目130个、总金额近500亿元。

当然,实践证明,基金招商不仅推动宜宾各产业建圈强链,也给基金合作伙伴带来显著的共赢效益。

“产业基础和基金招商是宜宾市筑巢引凤的金字招牌。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宜宾营商环境优良,产业基础完善,国有资本实力雄厚,为投资落地带来显著优势,对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目标企业有天然吸引力。同时,宜宾市委、市政府机制灵活,政策效果好,执行力度强,招引团队专业、高效,为产业基金发展提供了优渥土壤。”作为优质合作伙伴,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钟险对宜宾基金招商给予充分肯定,也为其他基金管理人提供了参考。

三年前,中金资本开始和宜宾市共同成立了中金宜宾基金,围绕宜宾“4+4+4”现代化产业集群,不断促进中早期、成长期企业落地宜宾。成立以来,该基金已经完成投资项目6个,招引签约落地项目10余个,累计落地金额超过百亿元,为宜宾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剑指储能新版图

三江汇流处,奋进正当时。“场景+”和基金招商助力宜宾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优质白酒产业“地标”地位持续巩固,产值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动力电池产业树标杆,已集聚120余个产业链项目,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环节,形成全国最完备的产业生态;晶硅光伏产业从零起步,快速完成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产值达288亿元;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营收超600亿元。

现在,站在产业发展春风里的宜宾,有了可复制的经验,也有了更大的野心。毕竟,资源禀赋之上,三江汇聚的宜宾城,古来即有“汇江向海、逐立上游”的城市气魄。

这一次,宜宾剑指新型储能。

2023年6月,宜宾按下发展新型储能起始键;次年1月11日,首批项目在宜宾储能产业园集中开工;步入2025年,宜宾聚“能”成势再提速,年初以来动作频频。

一年多时间,宜宾先后引进中车时代、中国能建、大唐四川等行业龙头企业,基本完成从研发、集成到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关键环节布局。从蓝图擘画到塔吊林立,从荒坡野岭到产业新城,宜宾储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生态体系初步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宜宾储能产业的发展同样借助场景应用和基金招商互融共促。

2024年,宜宾发布了第一批新型储能场景需求清单,涵盖了电源侧的火储联合调频项目、电网侧的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和用户侧的“光储一体化”项目,场景产业联动发展意图明显。

今年1月10日,宜宾发布的应用场景机会清单中又有17个优质新型储能场景资源,项目总投资约88.28亿元,具体包括:电网侧场景4个、用户侧场景9个、综合能源站场景3个、其他场景1个。

发布清单只是第一步,会后的对接、洽谈、签约、落地各环节尤为关键,而在项目背后,站着的是政府、产业基金、企业以及一个个奋进的、具体的人。

据宜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庆介绍,截至目前,宜宾一、二季度签约开工新型储能项目14个、总投资10.54亿元,包括叙州区储能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四川时代、天原集团两个百兆瓦时级用户侧储能等;正在推介洽谈的新型储能项目6个、总投资60.33亿元,包括长宁县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等。

实际上,宜宾谋划新型储能版图,加快打造“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也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的主动选择。

可以预见,在持续锚定“为产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业”定位,着力推动“应用场景”向“行业前景、发展美景”跃迁,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领作用下,动力电池、晶硅光伏和新型储能将在宜宾聚链成群,三大产业在相互补充的情况下,可以共同构成一个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产生“1+1+1>3”的效果。

视野放宽,宜宾的现代产业的构建不仅给其带来GDP增长,于中国乃至全球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而言,更提供了一种参考范式。(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苏启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