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临沂市多举措筑牢春季森林防灭火坚实屏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8:19:00    

全民织密防火大网 科技赋能沂蒙青山

——我市多举措筑牢春季森林防灭火坚实屏障

在临沂客户端讯三月的沂蒙大地,春风轻拂,绿意悄然蔓延。然而,在这一片生机勃勃之中,森林火灾隐患也如影随形。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我市已然进入森林防灭火的关键时期。临沂市应急管理局积极行动,凭借全民动员的强大合力以及科技赋能的创新手段,精心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森林防灭火体系,为沂蒙的绿水青山竖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2025年我市森林防火快速处置双盲紧急拉练活动在蒙阴县垛庄镇举行

全民动员 织密森林防灭火责任网络

3月28日清晨,蒙山核心林区依旧被薄雾轻柔地笼罩。在蒙阴县岱崮镇王家峪村的防火检查站,护林员老张眼神专注而坚定,正有条不紊地对每一辆进山车辆进行细致检查,一旁的火种收缴箱在晨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同志,麻烦您打开后备箱,这边需要登记一下信息。”老张的声音虽略带沙哑,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这样的话语,他每日都要重复上百次之多。

面对春季少雨多风的高火险天气,临沂市精心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森林防灭火责任体系。全市划分出70个重点镇街、28处国有林场以及700处重点村居,形成了“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的严密三级网格化管理网络。为切实确保入山火源得到严格管控,各级包保责任人、护林员、网格员、公益岗等全体人员纷纷坚守岗位,对进山路口、林缘与居民区的结合部位、林内墓地等重点区域实行专人盯守、严防死守。与此同时,对特殊人群也进行严格管理,杜绝任何火种进入林区,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

此外,全市创新推广的“基层林业站日常巡查+基层派出所批评教育+行政执法中队处罚”联合执法打击模式更是真抓实干、敢于碰硬。该模式以雷霆之势严厉打击野外违法违规用火行为,形成了高压严管的强大态势。自防火期开始以来,全市各级执法部门已成功惩处野外违法违规用火895起,批评教育3423人,行政拘留13人,刑事拘留2人,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野外违规用火的不法行为,为森林防灭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消防救援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直-8机组进驻临沂

科技赋能 构建森林防灭火智慧屏障

走进临沂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映入眼帘,正实时动态显示着全市的森林火险等级。工作人员全神贯注,紧张地监控着每一处可能潜藏的火情隐患。这便是我市自主开发建设的“沂蒙山区域生态林保护监控预警系统”,它成功接入7颗卫星遥感数据,配备了600余处高清监控视频,并集中应用了红外监测、烟雾识别等先进技术。该系统具备强大的功能,能够自动锁定火点,迅速发出预警并精准定位,且能在短短10分钟内完成热点核查确认,为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一旦系统监测到火情,便会自动将信息推送至相关责任人,一线工作人员也会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确保将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市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道。目前,该系统已在5个重点县、56个乡镇以及25处林场成功部署。自防火期以来,累计预警林区林缘烟点火点8处,田间火点3122处,有效预防了森林火情的发生,成为守护森林安全的“智慧卫士”。

不仅如此,各县区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建设更具“本地化”特色的智能平台。费县的智慧林业防灭火平台,详细标注了进山道路、水源地、应急人员信息等森林防灭火的各项关键数据。通过搭建森林防灭火二维、三维一体化系统,实现了信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可视化、精准化的图形作战指挥体系,为科学决策和高效处置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平邑县打造的“三台一网”,不仅实现了全域森林防灭火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更实现了从“人工护林”“传统护林”向“科技护林”“数字护林”的重大跨越,为森林防灭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战演练 锻造森林防灭火尖兵力量

除了依靠科技力量织就的“天网”,我市在基层森林防灭火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下足了功夫。在费县薛庄镇,一支由镇村干部、护林员组成的森林防灭火队伍正在进行紧张的日常训练。他们身着专业防火服,手持风力灭火机,在模拟火场中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有序开展扑救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还需熟练掌握林区道路、水源、林种等20余项关键信息,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成为守护森林安全的坚实力量。而这样的队伍在我市各乡镇随处可见,已然成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中流砥柱。

近期,在蒙阴县垛庄镇举行的全市森林防火快速处置双盲紧急拉练活动中,随着警报声骤然响起,多支应急队伍迅速集结,如离弦之箭般奔赴“火场”。现场,地面水泵分队迅速架设水带,风力灭火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一条隔离带在短时间内快速成型。此次演练通过对火情发现与信息报告、先期处理、前线指挥部搭建、现场处置、火场看守等多个环节的模拟演示和实战技能展示,进一步提升了参演人员对山林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快速处置能力,为应对实际火灾事故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市不断强化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规划了7个作业空域和4条航线,以蒙山主脉为核心,实现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全覆盖。航空应急救援基地自运行以来,持续优化地空协作、梯次作战的航空应急处突机制,做到闻警而动、闻令而行。目前共有两架空客H125和一架直八直升机驻防基地,在气象与航空管制条件允许下,坚持护林巡护与洒水增湿常态化,累计飞行340架次、640小时,有效处置林缘、田间火点烟点100余起,并多次支援外地火情救援,获得省厅和兄弟地市的一致肯定。

随着清明、“五一”等关键节点日益临近,我市的森林防灭火战役已进入白热化的关键阶段。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沂蒙大地上,科技织就的天罗地网与全民参与构筑的铜墙铁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正共同守护着绿水青山的宁静与祥和,为沂蒙大地的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伟伟 张斌 通讯员 于婷婷

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