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将相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将相和,应该是学生们给我上了一堂课)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6 09:35:04    

一年夏天,那是我第五年教五年级的语文课,星期五的下午,我们学了《将相和》一课。《将相和》讲的是蔺相如和廉颇的事,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课文梗概: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课文主要写了三个人物,各有特点。

廉颇:有些高傲和嫉妒心,但是勇于改过,知错就改。后以国家利益为重。

蔺相如 :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

赵王:知人善任,能听取意见的人。

当学生把人物性格及品格有了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当对三个故事的关系有了整体把握,并知道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再让学生回顾整篇课文,就很容易知道“将相和”的意义了——将相和,则国泰民安。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性格准确把握,我们进行了分角色朗读、有感情朗读、讲故事等,不同形式的练习。

对于课后一个附加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我则是一带而过,没有在意。

没想到是,当我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走进班级上课时,班内的学生竟只有稀稀拉拉地几个。

“其他学生干什么去了?”我问班里几个学生。

他们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说:“不知道。”但他们的表情,却在告诉我,他们是在撒谎。

就在我想继续追问时,教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那些不在班里的学生,齐刷刷地出现在教室门口,不过模样着实让我意外。他们用柳树枝叶和杨树枝叶,把各自打扮成不同的模样。

领头的是班长,她向我报告说:“老师,我们都准备好了,这节课让我们演一演‘将相和’可以吗?”

我一看,这难道还有商量的余地吗?就点头答应了。

接下来,他们既分组,又结合,共同表演了三个故事。从语言到动作,从表情到感情,他们的表演是那样用心、用情,着实令我意外。他们表演一结束,我鼓掌赞赏。

课本剧结束了,但它让我看到学生们学习的热情,看到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团结友爱、共同努力,让我知道了,想做成一件事,方法有很多,到处都可找到可利用的东西,只有不拘泥于形式、传统,才会有创新,才会发现精彩。一切所谓的没有条件都是借口、托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