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调查研究】广西 扎紧同题共答制度“笼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4:16: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加强多方监督主体贯通协调,离不开协同联动、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以积极探索推进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以下简称“五类监督”)贯通协调为牵引,与政法、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等机关建立协同监督机制,形成“1+3+N”制度体系,着力打通监督堵点,推动形成各类监督衔接顺畅、配合有效的工作格局。

织密协同监督制度网

围绕“监督协调谁牵头”“监督贯通如何统”等关键问题,自治区党委强化政治担当,加强对各类监督主体的领导和统筹,确保党的领导和监督一贯到底。自治区纪委监委积极发挥协助引导推动功能,主动牵头沟通协作,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攥指成拳、合力攻坚,促进各类监督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强化责任意识,形成一盘棋。自治区党委强调要“站在落实‘两个维护’的高度强化各类监督”,要求各类监督主体敢抓敢管、长管长严,合力推动改革攻坚,促进高质量发展。自治区纪委监委落实自治区党委要求,将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运用自治区纪委全会、自治区党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等平台,推动各类监督主体知责明责、履责担责,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履行监督主体责任的意识得到明显提升。

加强工作统筹,找准切入口。密切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结合部门实际、广西特点,找准各类监督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以建立完善“五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为小切口,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整体提升。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贯通协同的意见(试行)》以及3个具体实施办法,并主动与各类监督主体会商研究,进一步提炼归纳纪检监察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共性要素,形成办理审计事项、财政监督事项、统计监督事项、上级纪委监委协调事项,同级审计机关、财政部门、统计机构以及有关地方党委和政府、纪委监委协调的工作机制。按照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原则,先后又与政法、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等机关建立有关监督机制,形成“1+3+N”制度体系,促进贯通协调更加顺畅、权威、高效。

发挥示范作用,一级带一级。在自治区纪委监委示范带动下,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沟通协作,结合实际建立完善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制度机制。梧州市制定党和国家监督“4+9”轮辐式监督模式,来宾市运用人大民生监督APP平台推动纪委监督与人大监督有机衔接。2022年以来,全区建立健全有关制度39项,促进了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

全流程协作机制提升监督有效性

围绕“监督重点任务”“监督痛点难点”,自治区纪委监委牵头细化贯通工作措施,丰富协调载体形式,做到各类监督既目标一致、形成合力,又不越位错位、包办代替,贯通协调的重点更为突出,协同开展监督、查办案件更加有力有效。

注重事前沟通,衔接配合更畅。在安排部署年度监督任务时加强协调配合,从监督起点、年度伊始就强调相互贯通协作。自治区统计局在开展统计违法问题线索现场核查筹备工作阶段,对初步研判可能涉及统计违纪违法的责任人员,及时与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事前沟通,并主动邀请派员参与,为责任认定、证据采集等提供靠前指引。2024年,全区纪检监察机关与其他监督主体联合开展专项整治、专项监督、联合调研等580余次,相互共享问题清单、调研成果、典型案例通报等120余次,各类监督互动更为频繁。

做实事中协作,研判认定更准。用好专业知识人才库,在开展协调时统一从熟悉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财会、统计等工作的人才库中按需调派。明确问题线索移送要求、措施使用协作、涉案款物追缴操作程序和材料标准,各方在监督工作中发现存疑的问题线索且难以查清的,可以商请其他主体提前介入、共同研判。自治区纪委监委在查办某市市委原书记严重违纪违法案时,为精准认定其收受干股的受贿数额以及既未遂问题,商请自治区审计厅派员、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有关股份及股份收益进行鉴定,为准确定性量纪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

规范事后反馈,办理效率更高。对审计、财政、统计等部门移送的问题线索,及时处置、集中管理、跟踪督办、定期反馈。2024年7月,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自治区党委审计办、审计厅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机制的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办理流程,特别是对结果反馈和督办时限作出明确。与统计监督联动中,明确纪检监察机关在收到移送材料后的3个月内将处理结果反馈统计机构,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期限的,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加强成果共享,综合效应更佳。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审计、财政、统计监督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审计提出的审计建议等,督促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建,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自治区审计厅加大对金融、国企、能源等领域审计力度,配合自治区纪委监委开展“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反腐治乱、标本兼治效果更加凸显。

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纪检监察机关联合相关部门聚焦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滕春香/摄

压实责任强化制度刚性约束

围绕“监督如何落实”“制度如何执行”,自治区纪委监委压实执规责任,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把各级各部门执行制度情况作为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制度真正“长牙”“带电”。

强化定期会商。自治区纪委监委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专题会、沟通会,会商确定各类监督的重点项目和协调联动方式,在疑难问题定性、重大线索移送、案件调查取证、以案促改促治等方面形成共识,原则上每年会商一次,遇有重大情况、重要线索、重大案件及时会商。纪检监察机关牵头与政法、司法、审计、财政、统计等部门分门别类建立各自监督清单,明确重点监督事项、责任部门等,实现监督工作有人抓、能落地。同步动态掌握了解各监督主体工作困难、存在不足,加强会商协调,解决短板问题,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高质量开展。

严格检查督导。自治区纪委监委将各单位各部门履行监督主体责任情况作为日常监督检查、巡视巡察重要内容,并作为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参考,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重要内容。明确要求各监督单位围绕各项监督制度的贯彻执行及各领域监督重点事项,定期开展分析评估,确保监督工作有力有序、高效顺畅开展。自治区纪委监委定期督促指导各市以及自治区有关部门加强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用监督保障制度落实,用落实体现监督成效。

严肃责任追究。强化各监督单位工作人员纪法意识、程序意识,严格工作规程,健全工作流程,细化贯通协调分工,完善内控机制,严防“灯下黑”。对督查发现的贯彻落实各类监督工作不认真、不得力,履行监督主体责任不担当、不作为,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导致发生严重问题的,该约谈提醒及时进行约谈提醒,该严肃追究责任的及时追究责任,重要情况及时向自治区党委报告,督促各类监督主体同向发力、同题共答。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5年第07期,作者:王屿博 张宇)

本文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