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医生“咆哮式”忠告令人上头,“掏心窝子式”人文关怀AI给不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9:02: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网络截图

近日,账号@疼痛科姜幺郎发布的“咆哮式”忠告视频火了!“要想好起来,洒脱一点,大胆做你自己”“别对自己太刻薄”“稀里糊涂地过,别老琢磨”……视频中,姜医生“苦口婆心”劝大家,以后只对自己好,胆子大,开心身体棒,不生气,你就赢了。他用接地气的语言,和直击人心的态度,将“平常心”的智慧,分享出来。不少网友直呼,听完姜医生一番话,感觉任督二脉都打通了,“热血沸腾”“充满力量”。

这位疼痛科医生的“咆哮式”忠告,虽然看起来简单粗暴,但话糙理不糙,充满着真心实意,以及一个医者的温情,是在设身处地为患者好。姜医生的每一句咆哮,都是世俗版本的“至理名言”,也都精准戳中了现代人焦虑与内耗的痛点,通过刚性的劝诫以及柔性的疏导,进一步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去。

相比于一本正经式的医生科普,姜医生的“咆哮式”科普,没有那么多专业名词,也没有什么距离感,主打的就是一个市井语言,且充满生活气息。不仅更好玩有趣,也更有感染力、生命力。“反差感”“接地气”加上“真心话”,或许就是姜医生的走红密码。

人活一世,有一个好心情,让自己开心快乐,比什么都重要。这道理谁都明白,可真的处于现实中,面对着一团乱麻的生活与工作,人们又确实很难做到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不少人还会陷入“既要又要还要”的迷局,走入“内耗—自愈—再内耗”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这种时候,就需要外力的介入和纠偏,既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宣泄口,又能给出正确而积极的引导。显然,姜医生的“咆哮式”科普,所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

有人说,医生就该干好医生该干的事,在网上搞这种“咆哮式”忠告,能治病吗?答案是,能。《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之病的核心在于修心养性。这和“心态决定健康,心态决定命运”的箴言,底层逻辑都是想通的。

姜医生的“咆哮式”忠告,本质是一种“话疗”,为的是让大家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不被世俗所过度困扰羁绊,警惕不良情绪危害健康,践行的就是一种“治未病”的理念。姜医生的“咆哮”,以及广大网友的“听劝”,表达的都是对健康的关注、重视与渴求。现在,大家要关心的不只是身体健康,还需要关注精神、心理、社会、环境和道德等多个维度的全面健康。这一正向的案例,便是大健康理念一个“微缩景观”。

此事也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之前一个很火的话题:“AI,会不会取代医生”。这位咆哮式劝人快乐的医生,如今能这么受欢迎,他的话能引发广泛共情共鸣,且可能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治未病”效果,其实已经给出了回答:不会!

因为AI或许能看“已病”,但却看不了“心病”。姜医生从人的角度去与患者探讨与互动,给予患者的这种“掏心窝子式”人文关怀,以及拉满的情绪价值、情感价值,这些都是AI给不了的东西。很多信息,很多感受,还是“人对人”的传递,最为准确到位,技术只是辅助,而无法起到真正决定性的作用和价值。

当代的医务工作者,既是身体健康的工程师,也是灵魂的工程师,既要护卫人身健康,也要疗愈人心。甚至可以说,“让更多人快乐起来”是“让更多人健康起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倘若有更多医生能够加入“劝人快乐”的队伍,那“全民健康值”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