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周末政务服务“不打烊”!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解读《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1:37:00    

政务环境是最大的营商环境。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改善,政务服务要不断加强。《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4月10日上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新闻通气会。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蒋晋表示,《条例》共24条,对政务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链条的详细规定,实行工作日预约延时服务、周末节假日错时应急服务、排队等候时间可预查预判等,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营商环境得到制度性改善,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市人大常委会紧密结合广州政务服务的优势和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群众办事关心什么、期盼什么,作出针对性规定,为政务服务的扩面提质增效消除瓶颈、疏通渠道,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在立法过程中,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建言献策,共提出意见建议3200余条。市人大常委会逐一进行研究,充分吸纳意见建议。

明确“一门办理”“一窗办理”

《条例》为将各单位的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和时间成本,一是明确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理”,要求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尽进”,除因场地限制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并经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同意外,均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原则规定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二是明确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理”。规定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中心应当设置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反馈办理结果。三是规范线上线下融合办理。要求提供政务服务的相关单位按照办事指南要求全流程网办。基本目录和办事指南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同源公布、同步更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周末、节假日提供错时服务

《条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体验。缩减等候时间。政务服务场所即时提供排队办理进度情况,供申请人查看、预判。明确当办理事项超过合理时间或者排队人数过多时,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督促改进;明确适老化、适残化要求。规定推进适老化和适残化改造等无障碍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优化预约、延时服务。要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提供24小时线上预约服务,同时保留政务服务场所现场取号服务,并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提供工作日延时服务;明确急事急办服务。规定相关单位通过周末、节假日错时服务等方式提供急事急办服务渠道,并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要求梳理和公布全市通办、跨域通办事项清单,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实现全市通办、跨域通办、跨境通办;要求限时办结,明确受理单位一次性告知等义务。

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对未能一次性告知、不接收申请材料或者未按时办结的情形,申请人可以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诉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应当受理、转办、督办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强化数字赋能,持续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到现场次数。

明确政务服务如何利企

《条例》着眼企业,强化增值服务。一是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整合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二是规范惠企利民政策服务。要求集中公布惠企利民政策,提供查询、咨询以及主动精准推送等服务。三是规范惠企利民政策兑现。将政策兑现事项纳入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办理,主动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主体,实现部分优惠政策免申即享;编制政策兑现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明确政策兑现的条件、程序和时限,精减申报材料,实现优惠政策一次申报。

细化公众监督

明确公众可以通过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多种渠道,提出咨询、投诉和评价意见。要求对外公布服务电话的相关单位确保电话畅通。明确现场投诉处理方式,细化首位接待投诉工作人员的职责。加强人大监督。规定了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组织代表视察、满意度测评等多种人大监督方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刘春林 通讯员:穗仁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视频/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刘春林、庄小龙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